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如何理解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习近平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对于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视频: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中欧关系“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如何理解“正确定位”?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中国始终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彰显中方鲜明、一贯立场。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自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在欧洲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更加需要欧方树立正确认知,增进同中方的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对华关系。
诚然,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二)“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当前,中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格局,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欧具有高度互补性。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伙伴”: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关键”“优先”“可信”,描绘了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美好愿景,凸显中国同欧盟开展互利合作的积极意愿和真诚姿态。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欧去年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今年以来,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斥资10亿欧元建设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西班牙机床制造商达诺巴特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其全球第六大体验中心,加速其中国本地化战略……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欧盟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华开辟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形态。
如今,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为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将中欧视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用“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对此作出进一步阐释。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可以说,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赢,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当今世界,无论是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欧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展对话和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如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
监制:张晓松、鞠鹏
统筹:刘华、邱红杰、刘铮、王绚
视频记者:郑明达、蒋志强
摄影记者:黄敬文、刘彬
视觉|编辑:郝晓静、包昱涵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中新社酒泉12月9日电 题:中国民营液体火箭首次连续发射成功 “朱雀”火箭家族有何新规划?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12月9日,中国民营火箭朱雀二号遥三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对于该型火箭有何重要意义?朱雀二号火箭后续还将如何改进?新成员朱雀三号火箭将何时亮相?如何看待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蓝箭航天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做出解读。
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汪江波 摄
中国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民营液体火箭
今年7月12日,朱雀二号火箭顺利复飞,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此次朱雀二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使该型号成为中国首款连续成功发射的民营液体火箭。
与上一发任务不同的是,朱雀二号遥三火箭搭载了3颗卫星,成为世界首枚成功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据了解,蓝箭航天原计划通过3发试验箭完成朱雀二号火箭的飞行验证,7月朱雀二号遥二火箭发射成功,加速了该型号从飞行试验走向应用发射。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副总师戴政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意味着朱雀二号火箭的稳定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可以进入量产和批量交付的商业化阶段。这也是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并进入应用发射阶段的液氧甲烷火箭。
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汪江波 摄
朱雀二号火箭将如何升级?
关于未来朱雀二号火箭的发射计划,蓝箭航天副总裁黄河介绍称,2024年,朱雀二号火箭计划实施3次发射,2025年实现6发,2026年完成12发,也就是每年都实现翻倍增长。
然而,进入应用发射阶段并不意味着朱雀二号火箭彻底定型。戴政表示,后续,朱雀二号火箭还将迭代改进,持续提升运力。明年,朱雀二号火箭将通过全过冷加注技术、发动机推力提升、二级发动机两次点火技术,提升火箭运力,从而降低每千克载荷进入轨道的成本。
据悉,目前朱雀二号火箭已具备近地轨道1.5吨的运载能力,未来其运力将提升至4吨。
朱雀三号火箭何时亮相?
当前,火箭已成为前往太空的重要通道,如何降低火箭搭载成本,成为世界航天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果要进一步优化成本,还需依靠可重复使用火箭。”黄河说。
朱雀二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后,新型号朱雀三号火箭正式发布。据了解,朱雀三号火箭是一款一子级可重复使用火箭,其一次性任务低轨运载能力将远高于朱雀二号火箭最终目标的4吨,可达21.3吨,主要面向低轨卫星星座建设。
据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透露,本月将开展朱雀三号火箭百米级的一子级回收试验,明年还规划了多次飞行验证,为全箭飞行做准备,火箭将于2025年进入总装阶段,并具备首飞条件。根据设计,朱雀三号火箭将同时适用于海上和陆地回收。
如何看待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朱雀二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再次引起公众对中国商业航天的关注。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航天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民营火箭型号愈加丰富。对于行业发展,张昌武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过程,产业活跃度、投资规模等明显提升。
但他也指出,中国商业航天目前仍处于比较早期的探索阶段。“相比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发达国家的商业航天企业,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起步晚了十几年,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业界同仁的共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慢慢缩小差距。”
“虽然起步晚,但这些年中国商业航天取得的进展十分显著,这也体现了中国航天的积累,以及中国航天人才的素质与研发能力。”张昌武说,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其实处于世界前列,“这也是值得大家为中国商业航天喝彩的”。
黄河亦表示,依托供应链的发展,相信中国可以打造出有足够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完)